5月1日,派駐張家店社區的城管隊員喬建軍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借助小區改造拆除了部分亂搭建筑,并采取管道繞行等方法,圓了居民的天然氣夢。20多天時間解決了困擾居民10年的困難。
如何鞏固“三城聯創”成果,引導群眾自覺參與城市管理,實現城市管理常態化?今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立健全“二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城市網格化管理新格局。伍家崗區、西陵區從創新基層城市管理模式出發,分別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伍家崗區率先在全市推行“城管進社區”,并在萬壽橋街辦、大公橋街辦試點。4月初,全區33名城管隊員從大街上“隱身”進駐社區,一個社區派駐一名城管隊員,與社區主任及2至3名協管員共同管理一個社區。同時創新管理模式,建立了包括區城管執法分局、城管大隊、街道社區的信息收集、傳遞、分辦、督辦、考核、反饋系統,基本形成了一個覆蓋面廣、運轉通暢、監管到位、便民利民的城管工作網格化管理新模式。
西陵區轉變管理方法,以真誠服務人民群眾為突破點,在西陵一路、夷陵大道等3條城區主干道上試行路段管理責任制,規定“誰的路誰負責,誰出標題題目誰負責”。成為路段長的城管隊員找經營戶主征求意見,對流動攤販中的特困戶主動聯系攤位,以真誠換信任,以服務換理解。試點“路段管理責任制”之后,西陵后路、西陵二路上段等昔日的馬路菜場還路于民,實現了城市管理常態化,城管干部也成為居民排憂解難的“直通車”。
“城管進社區”、“路段管理責任制”試行半年多時間,因其目標明確、責任細化,對鞏固“三城聯創”成果有顯著的推動作用,11月3日,市委常委會作出決定,明年起,將在全市范圍內推行“城管進社區”、“路段管理責任制”等做法,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不斷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