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規劃》立足宜昌城市旅游功能完善,把旅游業發展與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有機結合起來,提出了“一城一鄉一區一帶”空間結構和“一心兩區三軸”發展格局。創新性地提出大旅游產業體系模型,結合西陵區發展實際,提出了旅游產業體系和關聯產業的發展思路、空間布局和推進措施。通過規劃期內的努力,到2010年實現接待游客2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0億元,旅游新增就業1.6萬人,其中旅游直接就業0.4萬人。
規劃解讀發展定位
立足大宜昌,依托大三峽,聯動大鄂西,把西陵區建成宜昌三峽國際旅游目的地和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旅游服務核心區、全國知名旅游服務中心。旅游服務中心的基本內涵包括:立足大宜昌,建成都市旅游消費中心;聯動大鄂西,建成省域旅游策源中心;依托大三峽,建成區域旅游集客中心。
空間布局
本次規劃將規劃區分為城市、農村和風景三類地區,形成西陵區“一城一鄉一區一帶”的空間結構。一城:西陵中心城,重點布局在市級中心、葛洲壩片區;一鄉:城中窯灣鄉,重點發展城郊生態旅游業;一區:西陵峽口風景區,主要發展旅游產業;一帶:長江風景帶,主要發展水上旅游服務業。
旅游格局
西陵區旅游格局可確定為“一心兩區三軸”,通過沿江城市通道、漢宜高速延伸線、發展大道等3條旅游發展軸,串聯西陵中央游憩服務中心、西陵峽口風景旅游區、窯灣城郊生態游憩區,形成三足鼎立的旅游格局。
重點旅游項目
一、中央游憩商務區重點旅游項目:
依據《宜昌市老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通過對新建設項目的嚴格控制和歷史風貌建筑的系統保護,形成以鐵路壩、解放路為商業中心和文化景觀為特色的宜昌市西陵中心景觀區。其中西陵一路兩側以商務辦公為主;解放路步行街至夷陵廣場周邊以商業服務為主;二馬路、隆康路一帶以文化娛樂設施為主;環城南路、學院街一帶為歷史文化街區。
還包括西壩國際文化休閑島。近期將規劃西壩三峽魚街,地點在西壩濱江路;中華鱘放流園,地點在廟嘴濱水區;宜昌國際大劇院,位于西壩廟嘴;廟嘴城市地標公園,興建宜昌國際大劇院,這是中遠期規劃。
二、西陵峽口風景名勝區項目:
重點規劃建設葛洲壩工程旅游區、平湖半島旅游綜合服務區(包括宜昌三峽游船基地、西陵半島商務度假區)、西陵峽口風景名勝區(包括下牢溪景區、南津關景區、西陵森林公園),成為三峽門戶型旅游綜合服務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三、窯灣城郊生態游憩區:
經梅子埡三峽國際會展中心為依托,以發展大道為交通紐帶,配套完善宜昌三峽游客中心、武漢大學三峽學術交流中心、頤和尚景等項目,發展會展旅游產業,形成會展產業集群。以朝陽路為鄉村景觀公路,串聯大樹灣娛樂休閑園、黑虎山優質林果園、石板森林花卉苗圃園等3個特色園區,近中期形成城郊鄉村旅游帶,中遠期發展鄉村主題公園,形成鄉村旅游產業集聚區。
旅游線路
重點打造區內5條特色旅游線路:西陵峽口風景名勝一日游、葛洲壩工業觀光半日游、城郊生態農業休閑游、夷陵古跡宗教專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