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江三峽工程壇子嶺景區(AAAA)
壇子嶺,位于長江三峽工程左岸,將來的三峽大壩高度與壇子嶺等高,為185米。它是一座獨立的山體,矗立在三峽工程壩軸線上。說起壇子嶺,還是三峽工程建設者有意識地保留下來的。原來這里并不是嶺,而是一片丘陵地,由于處于三峽工程船閘所在地,要在丘陵地挖出一條航道。為了永久紀念,就在船閘旁有意留下一座弧山,地貌形狀象一尊倒置的壇子而名壇子嶺。壇子嶺下方有一座185平臺,其高度與未來三峽大壩等高,成為人們參觀三峽的必到之處。
壇子嶺旅游區交通方便,游覽設施齊全,安全、衛生、通訊狀況良好,旅游商品豐富,綜合管理完善,環境保護有力,旅游資源品位很高。2001年初,國家旅游局授予長江三峽工程壇子嶺旅游區為AAAA級旅游區。
2、宜昌市西陵峽口風景名勝區(AAAA)
位于燈影峽與三峽大壩之間,橫跨西陵峽兩岸,交通便捷,從宜昌市或三峽大壩出發,陸路經宜蓮公路,水路經長江黃金水道均可到達,同時,乘輪渡過江,還可到達南岸的石牌和三峽極頂風景區。西陵畫廊由“永遠的西陵峽”峽谷風光、江南三把刀、江北的仙人橋和地質公園、西陵峽沿江棧道組成。它以峽谷風光、地質公園為特色,是開展地質科考、書畫觀摩、觀光攬勝、徙步游三峽等旅游活動的絕佳之地,主要景觀有震旦紀、寒武紀世界標準地質剖面、世界華人三峽石刻、仙人橋、天柱山、三把刀等。
3、宜昌三峽人家風景區(AAAA)
三峽人家風景區位于三峽大壩與葛洲壩之間,居“兩壩一峽”旅游線中心地段,由三峽人家、龍進溪、天下第四泉、燈影洞、石令牌、石牌古鎮、抗戰紀念館七大景區組成,三峽人家又分為山上人家、水上人家、溪邊人家、今日人家。
三峽人家,依山傍水,風情如畫:傳統的三峽吊腳樓點綴于山水之間,久違的古帆船、烏篷船安靜地泊在三峽人家門前,溪邊少女揮著棒槌在清洗衣服,江面上悠然的漁家在撒網打魚……千百年來流傳不衰的各種習俗風情體現著峽江人民的質樸好客。走進峽江吊腳樓,峽江妹子載歌載舞,手中的紅繡球飄飄欲落,這時清秀的三峽少女為您捧上一杯峽州清茶,您會覺得如夢似幻、親切怡然。
4、車溪民俗風情區(AAAA)
三峽車溪民俗風景區位于宜昌城區江南的土城鄉,距中心城區18公里,總面積20平方公里,由石仙谷、巴楚故土園、臘梅峽、農家博物館、水車博物館、奇石館、天龍云窟、風洞、忘憂谷、人民公社舊址館十大景區組成。
車溪山靈水秀,民風古樸。這里雄峰、異石、奇洞、飛瀑、清泉等景觀隨處可見,古作坊與土瓦民居交相輝映,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水乳交融。現已成功推出八大特色之旅:農耕稼作展示(農家博物館再現昔日歲月,讓您感受濃濃的故土鄉情);古代作坊表演(您可見識竹子變成紙,花生變成油,泥巴變成陶,苞谷變成酒的全過程);農家歌舞欣賞(粗獷豪放的鼓點舞、薅草鑼鼓、山歌對唱);篝火野趣晚會(鉆石取火、天炮地炮迎賓、徹夜狂歡);臘梅植物科考(3000畝野生臘梅、植物科普館、珍奇植物標本采集);寶塔谷、黑溝峽森林浴(天然氧吧,修身養性);特大溶洞獵奇探險(地下編鐘、地下迷宮,容納萬人);忘憂谷溯溪探源野考(讓您探尋喀斯特地貌包容的泉瀑、洞巖及三峽車溪河的發源地)。
5、興山昭君村(AAA)
昭君村位于香溪河畔,面積2.7平方公里。是以展示昭君遺址遺跡和保存完好的古漢自然生態景觀,展演昭君故里獨特濃郁的地方文化及漢代宮廷仕女文化的首批國家AAA級旅游區,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宜昌市旅游新十景之一。
昭君村歷史文化內涵深厚。游覽區內的昭君紀念館收藏陳列的漢唐文物均出土于昭君村,其歷史文化價值珍貴。昭君書院珍藏的各種版本的古典書籍,記載了幾千年來文人墨客對昭君的評價和褒揚。博大精深的文史資料,使紀念館已成為當今中國研究王昭君歷史文化的中心。館藏的名人字畫數量之多,品位之高,為同類館所之醉。特別是郭沫若先生題寫的館名和村名更是增添了游覽區的文化底蘊。昭君別鄉幾千年,但村中仍保留著西漢時代的生活習俗和勞作方式,婚、喪、嫁、娶原始古樸,被專家學者們譽為“絕無僅有”的漢代歷史文化景觀。
昭君村古漢文化游覽區綠竹滴翠,山水奇峻。背倚紗帽山,面臨香溪河。王家崖云霧繚繞;香溪河九曲八彎;娘娘泉古樸典雅;梳妝臺花蔭滿地;昭君像亭亭玉立,撫琴臺琴韻悅耳。還有粉黛林、佳麗島、浣紗處、彩石灘等20余處勝跡,如人間仙境,似世外桃源。
6、當陽玉泉寺(AAA)
玉泉寺位于當陽境內的玉泉山東麓。東距三國古戰場長坂坡12公里,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泉山原名覆船山,因形似巨船覆地而得名,山高900丈,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山上古木參天,堆藍疊翠,奇洞怪石,幽谷深藏。因其佳境獨擅而享有"三楚名山"之譽。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高僧智凱奉詔建寺,因見山下珍珠泉清澈晶瑩、泡似珠玉,將其改名玉泉,山以泉名,寺名亦由此而定,晉王楊廣賜額"玉泉寺"。與棲霞寺、靈巖寺、國清寺并稱天下叢林"四絕"。
玉泉寺從西朝東,分三組對稱排列在玉泉山下。占地面積5.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6萬多平方米。東西為主軸線,規整地布置著天王殿、大雄寶殿、毗廬殿。主軸線以南,是藏經殿、西禪堂,以及明代袁中道創建的柴紫庵遺址。主軸線以北,是講經臺、般舟堂、東禪堂等。大雄寶殿是玉泉寺的主體建筑,始建于隋代,明代復修。1984年落架大修。殿宇飛檐斗拱,重檐歇山,天花藻井、彩畫斑爛,具有明代風格。殿內的阿彌陀佛,18羅漢和飄海觀音,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殿前陳列著3000斤重的隋代鐵鑊以及元代鐵釜和鐵鐘。殿側有唐代畫家吳道子所畫的石刻觀音像。寺內古柏銀杏,參天蟠地,并蒂蓮色彩妖艷,月月桂四季飄香。寺前山泉叮咚,瀑布飛流,古柳成蔭,清韻宜人。 玉泉古剎左側,距山門東南約300米處,有玉泉鐵塔。鑄于北宋嘉祜六年(公元1061年),高17.9米,13層,重53.3噸,全部用生鐵鑄成,為我國古鐵塔之醉。1982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宜昌中華鱘園(AAA)
中華鱘園位于宜昌市夷陵區黃柏河江心島,以展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而得名。該園為國家首批AAA級景點。景區占地2萬平方米,包括鱘魚館、標本館、鱷魚館、熱帶魚館、水族長廊、展覽廳和將要對外開放的生產養殖車間。在該園游客可欣賞到享有“水中大熊貓”美譽的各種規格中華鱘,以及多達上十個品種的世界各國鱘魚,而且還可以看到揚子鱷、灣鱷、胭脂魚和種類繁多的熱帶魚及長江名特魚類。
宜昌三峽國家A級景區情況介紹



更多>同類新聞
推薦圖文
推薦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