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區簡介
天柱山位于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縣城西34公里的清江北岸的國家級清江森林公園旁。湖北長陽的天柱山也稱為“中武當”,自唐開山設觀以來,系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它與十堰武當山南北輝映,為道教名山。天柱山海拔1445米,它石筍高標,孤峰峙立,拔地聳立,有健筆凌云之勢。峰頂平坦,有清泉一眼,四季長流不涸。天柱山山峰獨立,三座高130米的巖峰并峙,相距僅4米,兩橋飛架三峰間,蔚為壯觀,猶如擎天石柱。山上古建筑群宏偉壯觀,唐始建道觀,清同治年間,大興土木,仿武當山修成地母宮、三帝宮、靈官殿、玉皇亭、玉虛宮、南巖宮等,開鑿上山石階一千余級。周圍還輻射著一批極有潛力的優勢資源,其中包括以消夏避暑和國家森林公園觀光為主題的天柱山度假村,以及奇峰林立、鬼斧神工的方山石林等。
天柱山與武當山南北輝映,為道教名山,亦名中武當。天柱山海拔1445米,它石筍高標,孤峰峙立,拔地聳立,有健筆凌云之勢。峰頂平坦,有清泉一眼,四季長流不涸。
天柱山山峰獨立,三座的巖峰并峙,相距僅4米,兩橋飛架三峰間,蔚為壯觀。
天柱山的神奇,恐怕要首推那突兀雄峙的峰頂石柱。天柱山孤峰聳立,三座高130米的巖柱并峙,相距僅4米,形如三株巨筍,茁壯生長在天地之間。站立山門望去,巖筍似從天而降,又如破土而出,氣勢磅礴,撼心動魄。兩座人造石橋,飛架三柱之間,橋纏筍,筍纏橋,像在峰頂擺下一個沖天石陣。
三柱石筍看成是一頂三峰,并峙于歲月的長河,浴霜沐雪,傲骨鼎立。三峰三峰,也似乎寓示這中武當的霞光里,透著三豐祖師的仙跡!
天柱極頂,海拔1445米,晴日遠眺,崇山峻嶺盡收眼底,北可望長江云水,南可見清江波光;霧日則煙雨朦朧,紅墻綠葉點綴其間,景象變化萬千。老祖殿就坐落在這云蒸霞蔚的天柱極頂。
天柱山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唐代初期天柱山即始建宮觀,但數量少,規模小。清朝同治年間,天柱山下有個叫劉銘的紳士和宜昌員外郎黃泰來募集巨資,仿鄂西北均縣武當山道觀修建九大宮觀,即地母宮、玉帝宮、靈宮殿、玉皇亭、玉虛宮、南巖宮、皇經宮、盂蘭祠、忠恕門。供佛像200多尊,并架石橋兩座,將三峰連接。它因與均縣武當山南北輝映,遂被稱為“中武當”。
然而,這座明清時代蔚為大觀的神山,在近百年內卻經歷了兩次屈辱的傷痛:1943年,日本侵略軍犯境長陽,將天柱山踐踏。抗日戰爭勝利后,復募資修復。到了1968年,“紅衛兵”小將們的鐵錘鋼釬又將建筑物破壞殆盡,至1995年才基本恢復原貌。
登上那彎彎曲曲、忽隱忽現的3000余步石級,仿佛置身于搖搖晃晃的云中天梯上。每步石級都只能擱下半只腳,一邊是懸崖絕壁,一邊是萬丈深淵。據說,當年300石匠鑿了三年才鑿通這條朝山之路,從此來自湘鄂川黔的香客終年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