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切入點和主要抓手。前期,宜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如何?未來,宜昌美麗鄉村建設從何處發力?建設更美鄉村,宜昌有何系統謀劃?11月25日上午,宜昌市召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新聞通氣會,介紹相關情況。
記者獲悉,2018—2020年,宜昌市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累計投入35.2億元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11個縣市區均獲評“優秀”等次,枝江、當陽分別榮膺2019年度、2020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興山縣深渡河村美景
目前,宜昌正在推進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按照“全域整治、示范創建、精品引領”的美麗鄉村建設思路,推動各縣市區爭創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縣,為全市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貢獻“三農”力量。
三年累計投入35.2億元 探索鄉村建設的“宜昌范式”
寧靜溫馨的農家小院、干凈寬闊的水泥村道、設施齊全的村民休閑小廣場……這一幅幅優美的鄉村畫面,已在宜昌30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鋪展開來,正在形成美麗鄉村建設的“宜昌范式”。
在經過規劃設計的地方搞建設,建設經過規劃設計的項目。通氣會介紹,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宜昌堅持規劃引領一體推進,依據自然基底、山形水勢和人口轉移規律,按照東部生產、西部生態、中部生活格局,做好村莊分類布局,推動建立縣域內多規合一的鄉村建設規劃體系,做到縣鄉村一個規劃管總,一體化推進建設,堅持遵循規劃,從嚴管控。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充分尊重農民主體地位,組織帶動農民群眾參與美麗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眾多美麗鄉村示范村通過議事懇談會、屋場灣子會、村民理事會等群眾樂意接受的方式,以群眾身邊實事小事為切入點,變政府“端菜”為群眾“點菜”、變“政府辦群眾看”為“大家一起干”,貫徹“五共”理念,共同締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
開展綜合整治,農村環境大變樣。宜昌高標準打造改廁“樣板村”,全市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在95%以上。推動鄉鎮生活污水處理管網逐步向周邊農村延伸覆蓋。大力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推廣“新種”“老肥”“綠藥”“活水”,實施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全市綠肥種植面積28.42萬畝,有機肥替代化肥面積138.88萬畝。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6個縣市區(夷陵、枝江、秭歸、宜都、五峰、長陽)入選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整建制推進縣,位居全省第一。
編制建房圖集,提升農村風貌。宜昌因地制宜編制建房圖集并廣泛推廣應用,讓農房風貌與自然生態和諧。大力清理私搭亂建、殘垣斷壁,加強“三線”管控,整治戶外廣告。開展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四旁”植樹,推動鄉村“增綠、增景、增效”,初步實現了“田地不撂荒、田間機器響、房前花果香、屋后樹映房”的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場景。
創新升級平臺,打造宜昌模式。這些鄉村一方面以村為主向兩級拓展,將共同締造項目由村向村灣、屋場拓展;另一方面以村為主向縱深區域、流域拓展,同時吸納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環百里荒鄉村振興示范帶組建公司,建設成效顯現,被生態環境部評為“兩山”理念創新實踐基地。
抓住難點和關鍵領域 為美麗鄉村建設提質
“現在村里環境干凈多了,得自覺愛護現在的居住環境,日子才能越過越好。”在宜都市姚家店鎮油榨坪村,在村里住了大半輩子的村民魯遠明,愈發愛惜改善后的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宜居的最大優勢和最寶貴資源。截至2022年三季度,宜昌1323個行政村,已有519個村完成環境整治工作目標,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為54.19%,位居全省前列。
記者獲悉,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中,宜昌聚焦生活垃圾治理、“廁所革命”、污水治理三大難點和關鍵領域,建設鄉村更美人居環境。
在“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基礎上,宜昌各地農村大力倡導“源頭減量”“就地就農消納”,推廣“一坑兩桶三上門”和“三山三料”垃圾分類模式,探索循環利用和資源化利用新路徑。
“廁所革命”改變了鄉村環境,也為咱們農家帶來了衛生觀念及生活方式上的大變革。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小廁所,關乎大民生。宜昌正轟轟烈烈持續開展廁所革命,推進無害化衛生廁所建改,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宜昌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實施方案》中明確:到2025年,力爭農戶愿改盡改,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農村衛生廁所基本普及。
瞄準綠色循環目標,宜昌正進一步暢通種養結合路徑、主推循環處理模式、加強糞污處理服務、推動規模以下養殖場糞污處理、發展綠色健康養殖,加快推進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十四五”期間,宜昌將全面消除村莊內生活污水直排現象,基本消除大面積農村黑臭水體。
宜昌還通過建立日常督導考評、活動促推、長效建管三項管控機制,夯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底盤。宜昌建立了城鄉接合部巡查、聯縣進村督導、第三方監測“三位一體”的農村人居環境常態化監測體系,通過政府保障、購買服務、“三員合一”等方式建立管護機制,做到村有人抓、戶有人管,確保整治效果,實現管理長效化。
目標工作機制都有變化 全面推進宜昌鄉村振興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解讀,目前宜昌正在實施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與已經實施的《三年行動方案》相比,在行動目標、重點工作、保障機制上都有新變化,以此全面推進宜昌鄉村振興。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不再將所有的農村生活污水“大包大攬”,而是有重點、有選擇地優先推進,以點帶面,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這對精準、高效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具有重要示范和帶動作用。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中多次提及資源化利用,包含了糞污、污水、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其中以資源化利用、可持續治理為導向的農村污水資源化利用,是下一步的重點工作之一。在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中提出了推動農村廁所、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設備和村莊保潔等一體化運行管護。農村生活污水含有氮、磷、鉀等多種植物營養成分,是重要的水肥資源,資源化利用是解決農村水污染的最有效途徑,對改善土壤結構、提高糧食產量有重要作用。
2021年,宜昌市爭取上級資金1200萬元,完成了10個縣市區15處的統籌整村推進農村廁所糞污與生活污水一體化治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試點,目前項目已建成投入運行,治理后的尾水達到了農田灌溉和直接排放的標準,有效解決了農村污水亂排現象,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提升。
此外,從探索建立機制向促進長治長效深化。更加突出機制建設,強調完善以質量實效為導向、以農民滿意為標準的工作推進機制,構建系統化、規范化、長效化的政策制度,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水平。更加突出農民主體作用,強調進一步調動農民積極性,尊重農民意愿,激發自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