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從屈原故里景區獲悉:端午節小長假期間僅屈原故里景區3天接待游客1.61萬人,實現門票收入34萬元。
“屈原有個端午節、一節三過鬧一月、秭歸端午比年大、不賽龍舟人不歇。”這是屈原端午節的特征。隨著屈原端午節形成“2年一大辦、1年一小辦”的格局,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成了秭歸的固定節目,屈原故里景區等相關景區放大節點經濟,將屈原端午節的傳統特點,放大為旅游特質,“五月五過端午”這是端午的起點,端午節分為頭端午,十五為大端午,二十五為末端午,只有過了末端午,端午節才算結束。
屈原故里景區建成后,放大節點經濟,將端午節延伸到一個月,目前逐漸成熟。在屈原故里景區,三峽平湖旅游發展公司總經理崔佳告訴記者,為了將端午節延伸一個月,屈原故里景區設置了陸地龍舟,游客不下水就可以在地面感受到賽龍舟的樂趣。在景區設立了端午習俗館,包粽子、喝雄黃酒、艾蒿洗腳、刺繡、掛香艾、端午民俗表演等讓端午能留住客,讓端午的文化氛圍濃郁,屈原故里景區還推出了夜產品,不僅有燈光秀,還有端午習俗體驗,讓端午節成為磁場。
三峽竹海景區推出了四季水上龍舟比賽,提升了端午文化的參與感。秭歸縣將端午文化節持續一個月,以屈姑粽子、艾蒿香囊、雄黃酒、賽龍舟、艾蒿洗腳、掛香艾、端午文藝等載體成為端午經濟的新業態,這些業態大大拉動了秭歸餐飲、住宿、農產品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