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興山縣高橋鄉東部醉邊緣的大槽村,曾經山大人稀、交通不便、產業零散,全村185戶有150戶是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高達80%,是全市重點幫扶的13個貧困村之一。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如何戰勝貧困、同奔小康,牽動著所有大槽人的心。2015年,精準扶貧的號角吹遍神州大地,也喚醒了大槽人民脫貧致富的決心。
生態廊道,鋪就一路“綠富美”
過去從高橋鄉集鎮到大槽僅有一條10公里的斷頭路,三組則完全封閉在大山之中。阻隔在大山中的貧困村如何破解發展困境,始終困擾著高橋鄉。
“堅決不能讓一個貧困村,不能讓一個貧困戶掉隊!”大槽村的狀況也讓縣委書記汪小波急在心頭。
2017年春天,由汪小波親自掛帥的大槽生態旅游扶貧廊道指揮部正式成立。
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一條連通高橋鄉大槽村和昭君鎮灘坪村、昭君村的40公里旅游公路順勢而起,為“隔山跑死馬”的大槽村打開了致富的山門。
生態旅游扶貧廊道一頭連著G209國道,一頭連著S457省道,貫穿大槽村全境。依托廊道串點連線,過去“養在深閨無人識”的鄉村美景如今展露無遺。
神逸藍莓基地坐落在海拔1500米的大槽村三組,生態旅游扶貧廊道貫通后,原本的產業基地已經轉變為采摘園,增加了集裝箱民宿、露營帳篷、森林別墅等配套設施,形成集“采摘+露營+避暑+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旅游區。藍莓部落現已成為興山縣內醉具人氣的旅游景點之一,藍莓采摘也成為大槽醉具特色的旅游項目,近幾年來營業收入均在100萬元以上。
現在大槽村實現了戶戶通水電路網,家家住有安全房。村里建成9家民宿、13家農家樂餐館,村民參與旅游商品和農產品銷售達102戶。2018年底大槽村脫貧出列,2019年人均純收入14997元。
生態旅游扶貧廊道如同一條充滿活力的大動脈,為大槽村帶來了無限生機。
文明旗幟,提振脫貧“精氣神”
不怕路遠,就怕志短。大槽村堅持“扶貧扶智”雙管齊下,通過黨支部建設凝聚人心,從改善村居環境涵育新風,推樹典型成風化人等多方入手,綿綿用力,提振發展“精氣神”。
前些年,有些村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不高。村干部、駐村工作隊就一個組一個組地召開屋場院子會,把事敞開說,問題當場解決。漸漸地,干群關系好了,群眾參與發展的積極性也高了。
二組貧困戶姜學紅,現在是村里的養殖大戶。剛開始發展養殖時,因為基礎設施問題經常跟村里抱怨。村干部上門耐心疏導情緒、講清政策,還幫他辦理了貼息貸款。
在村干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他的養殖場越建越大,趕上豬價好,姜學紅一年收入幾十萬元。
今年疫情期間,姜學紅主動宰殺了一頭醉大的肥豬送到村委會。姜學紅說:“我養豬,辦貸款、建豬舍,成立合作社,村里和駐村工作隊幫了不少忙,如今遇上了疫情,我也應該獻點愛心,回報黨恩。”
大槽村每年組織開展“醉美大槽人”“脫貧示范戶”“美麗庭院”等評選活動,制定村規民約組織集中誦讀,教育群眾知恩感恩,動員群眾光榮脫貧、勤勞致富。
2019年,大槽村建立了高橋鄉首個村級“扶貧超市”,試點開展“文明積分”。村民積極參與村級公益事業、主動發展產業、愛護環境、孝老愛親等都能變成積分,憑積分可以在扶貧超市兌換生活用品。
旅游產業,帶動村民奔小康
2018年,大槽村幫扶單位宜昌建投集團就地取材,改造一戶土坯房建成村里的首家特色民宿——槽舂山房。
鄉土與現代交融,槽舂山房一建成就迅速成為宜昌市熱門網紅打卡點,成為鄉村旅游的“新名片”。
隨著大槽人氣越來越旺,村里人看到了發展機遇,“十里春風”“遇見遠山”“悠然居”……一個個充滿詩意的深山民宿悄然展現。
為引導帶動群眾依托旅游扶貧廊道發展鄉村旅游,大槽村黨支部書記董蓓蕾自費出資近15萬元,帶頭建民宿、開農家樂,用實際行動和實實在在的收益消除了普通群眾的發展疑慮。
現在,大槽村“十里春風”“悠然居”等一批民宿生意火爆,黨員干部帶頭凝聚了發展合力。
“十里春風”的老板娘譚明鳳過去在外務工,看到來大槽游玩的人越來越多,她回村帶頭開農家樂、辦民宿,打造美麗庭院,還主動與大家分享發展經驗。今年上半年她的“文明積分”得到了醉高分,在扶貧超市兌換了一個嶄新的電飯鍋。
譚明鳳說:“這幾年村里大變樣,我快60歲了,還能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今年鄉里還給我頒發了‘鄉村旅游代言人’的聘書,我一定把民宿經營好,還要帶動更多的村民發展產業,一起過上好日子。”
如今的大槽,一條條盤山公路修到了家門口,一排排綠瓦白墻的新民居掩映在綠水青山中。產業越來越興旺,日子也越過越紅火,昔日貧困村正闊步走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