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宜昌旅游總收入力破600億
打造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目的地、中國休閑度假特色地、鄂西鄉村旅游首選地
在全市旅游工作會議上,市旅游局局長孔磊指出,2016年,全市旅游行業要以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把推進全域旅游作為新時期促進旅游改革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著力打造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目的地、中國休閑度假特色地、鄂西鄉村旅游首選地,實現千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目標,為“十三五”旅游發展開好頭、起好步。預期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52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600億元。
今年將繼續加快“兩創”工作,推進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城市創建,確保以高分通過國家旅游局檢查驗收;以三峽旅游新區為主體加快三峽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
圍繞休閑度假打造三大旅游目的地:
以國際視野建設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目的地。建好“中國國際水利工程特色旅游目的地”,增強宜昌三峽國際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地位。重點建設6大國際旅游區:兩壩一峽、宜昌城區、清江畫廊、屈原故里、昭君村、關公園。
以全國視野建設中國休閑度假特色地。重點發展山水度假、城市度假和鄉村度假三類休閑度假產品,集中發展度假酒店、精品酒店和主題民宿等度假設施,構建健康養生、體育運動、文化娛樂、生態休閑、農事體驗五大休閑度假體驗,打造中國休閑度假特色地。重點建設4個國內旅游度假區:西陵峽度假區、清江生態度假區、百里荒度假區、五峰生態度假區。
以區域視野建設鄂西鄉村旅游首選地。充分利用鄉村旅游資源,大力發展家庭游、自駕游等形式的鄉村休閑游,重點打造7個特色鄉村旅游區:遠安、興山、龍泉、安福寺、小峰、下牢溪、車溪。加快發展旅游快餐、星級農家樂、鄉村客棧、主題民宿、休閑農莊、非標酒店等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接待設施,謀劃10個左右的特色鄉村度假村,形成10萬人周末游鄉村、2萬人周末住鄉村的新格局。
塑造新興旅游品牌。申報創建中國研學旅游目的地、生態旅游示范區、綠色旅游示范基地、人文旅游示范基地、康養旅游等系列目的地品牌。以兩壩一峽為主體,捆綁三峽大壩、三峽人家、西陵峽等景區爭創“中國十大景區”,建設長江旅游風景帶。
搭建“旅游+”平臺,加強旅游業與三次產業的資源型、生產性、服務性融合,重點建設旅游農業、旅游工業、旅游文化業、旅游商貿業、旅游體育業、旅游養老業、旅游林業、旅游教育業等旅游新業態。
創新鄉村旅游業態,提升鄉村旅游品質,擴大鄉村旅游扶貧貢獻。實施旅游扶貧,整體推介“壯美三峽詩畫宜昌”旅游目的地形象,唱響“愛上宜昌”旅游品牌。
推進旅游廁所革命,使旅游廁所從旅游景區、集散中心、城市公園向休閑街區、風景廊道、干線公路和鄉村旅游點延伸,形成全域化分布的旅游廁所布局。
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推動實施景區WIFI全覆蓋,打造14條區域旅游生態景觀走廊和2條城市休閑綠道。(記者 張遠剛 甄運麗、通訊員 張衛 樊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