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格局,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
當今,我國大眾旅游、國民旅游的大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隨著“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大眾旅游時代將步入新的發展時期。在新的發展時期,旅游業也必須承擔起歷史賦予的新的歷史使命。
“把宜昌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電旅游名城”是未來宜昌發展的總體目標。從字面上看,“世界水電旅游名城”排在第三位,旅游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宜昌市委書記黃楚平同志指出,我們不僅是特大宜昌,還是特強宜昌;不僅是經濟強市,還是工業強市,農業強市和文化旅游強市。從而要形成強大的產業、強大的功能和強大的實力。
經過30年的發展,宜昌旅游成績斐然,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體系日趨完善,產業業態融合發展,產業功能不斷增強,為宜昌旅游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旅游業本身是美麗事業,是朝陽產業、環保產業、低碳經濟,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小康”,必須實現旅游業的同步發展。就宜昌而言,什么是世界水電旅游名城?世界水電旅游名城的模式是什么?如何建設世界水電旅游名城?都是新的重要的課題。從政府、學界、企業等各個層面都要認真學習和思考,掀起一場如何建設世界水電旅游名城的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