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經濟復蘇、國家旅游戰略升級、“綜改區”全面建設的大背景下,山西整體經濟要實現轉型跨越。山西旅游業醉先抓住了這一歷史性發展機遇。
近年來,山西文化旅游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數據顯示,過去5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1%,旅游業總收入年均增長37%。把旅游業作為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率先發展,重點發展,已成為全省上下的普遍共識,而省內外資金的大規模涌入,使山西旅游業正在走入資本與產業良性互動的 “黃金發展期”。
上半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82.55萬人次,同比增長23.27%;實現旅游外匯收入30939.84萬美元,同比增長27.55%;接待國內旅游者9032.39萬人次,同比增長25.01%;國內旅游收入797.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32%。全省旅游總收入817.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04%,完成了年度計劃的50.34%。
據了解,上半年我省旅游經濟運行呈現出的新特點:旅游六要素構成比例不斷優化;自助游、過夜游人數明顯增多;首次游和重復游的人次不斷增加;旅游產業規模和市場主體不斷壯大;旅游投資熱度和力度不斷加大;風景名勝與紅色旅游景區更受游客青睞。
我省各景區注重挖掘文化內涵,將景區文化主題與旅游消費市場需求相結合,注重景區“軟實力”的提升,推出了特色旅游項目,增強了游客的參與性和體驗性。在挖掘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各地深入推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全省上半年共舉行了各類旅游節慶活動50余個。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五臺山國際文化旅游節、西口風情旅游節等一系列節慶會展活動靠“文化搭臺、旅游唱戲”,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文化和旅游就像一對孿生兄弟互為依托、共同成長。
我省資源型企業轉型發展旅游業已經取得明顯成果,成為我省旅游投資的主力軍。皇城相府、王莽嶺、蟒河、玨山、藏山、綿山、云丘山等大批景區都是由煤炭、焦化、電力等企業開發建設?!笆晃濉逼陂g,全省創建的34家4A級景區中,資源型企業轉型開發的占到了22家。杏花村汾酒集團、東湖醋園、太鋼集團、平朔露天煤礦等開發工業旅游取得明顯成效。同時,適應休閑旅游的市場需求,以農民個體或農村合作社為主體的農家樂旅游迅速興起,長治老頂山、忻州前郝村、陽曲青草坡、榆次后溝、太谷東賈村等地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取得良好的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