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9日,神農架林區政府接到當地盤水村村委會的報告,稱有本村居民進山采藥,意外撿到一團雜亂怪異的毛發,隨及派人了解情況。
據調查,這位名叫丁飛的山民,現年33歲,家住神農架盤水村四組,多年經常在周圍高山里采藥。4日,丁飛帶著兒子和侄子一起前往離家十多公里、少有人跡的深山采挖天麻、豬苓等中草藥。在一處名叫燕子洞下的山地叢林中意外發現地上雜草落葉上一團雜亂毛發。
丁飛初略觀察發現,該毛與自己所熟知的動物毛發明顯不同:發團狀卷曲、分為黑、白及淺棕等多個色別,毛發粗細有差異但整體明顯粗于一般毛發,尤其像人發,很多毛發有明顯的毛根和毛梢。
11日上午,調查人員來到了發現奇異毛發的地方,又在周圍的落葉、藤條上,陸續發現總共20余根零星毛發,同時在一旁無人踩踏的落葉上看到一處長約30厘米的長形踩踏痕跡。
下山后,調查人員就毛發可能所屬動物,征詢許多年長的村民,竟無人能給出恰當合理的結論,簡單觀察,該毛發在粗細、長度、色差等方面與人發、豬牛羊等家畜以及熟知的野生動物毛發顯著不同。
昨日,長期同動物打交道的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科研所所長楊敬元表示,經取樣火燒等簡單鑒別,確認是動物毛發,但基本可以排除是神農架目前已知動物毛發的可能,不排除棕熊等大型動物,建議醉好是送檢驗機構檢測。
據了解,事發地位于神農架林區首府松柏西偏北距離18公里、海拔近2000米的綿延高山地帶,西北連接據報道多次發生“野人”目擊事件的燕天埡。
13日,神農架林區自然保護區科研所對一份送來鑒別的動物毛發作出無法確認并建議送檢的結論。
自然保護區科研所副所長楊開華介紹,目前,他已經把毛發和照片寄給了華中師范大學的相關研究人員,請他們做DNA檢測,一旦檢測出結果就會公布。
7月9日,神農架林區人民政府接到當地盤水村村委會報告,稱有本村居民進山采藥,意外撿到一團雜亂、怪異的毛發,隨即派人了解情況。
楊開華長期同動物打交道,他對樣本采用火燒等方式進行了簡單鑒別,確認是動物毛發,但認為基本可以排除是神農架目前已知動物毛發的可能性。
發現毛發的居民叫丁飛,家住神農架盤水村。該毛發與丁飛所熟知的動物毛發有明顯不同:發團呈卷曲狀,分為黑、白及淺棕等多個色別;毛發粗細有差異,但整體明顯粗于一般毛發,尤其是人發;很多毛發有明顯的毛根和毛梢。
7月11日上午,調查人員來到丁飛拾獲毛發的現場,在約2平方米范圍的落葉、藤條等上又陸續尋獲總共20余根零星毛發,并在一旁的落葉上看到一處長約30厘米的踩踏痕跡。
記者今天上午采訪了神農架林區政府新聞辦主任羅永斌,他也和當地專家一起勘探了發現可疑毛發的現場,他表示目前可以排除這是神農架已知動物毛發的可能性。
為了證明神農架有野人存在,神農架林區區長朱厚倫曾列舉了四大依據,表示這并非神農架旅游業的炒作。
撲朔迷離的野人之謎使很多人認識了神農架,但近年來,也有聲音質疑這是炒作之舉。朱厚倫回應稱,有四大依據力證神農架野人的存在。經鑒定推斷,可能是介于人與猿類之間的直立行走的物種。 (法制晚報 王晟)
去年11月,神農架山民王本學向神農架林區自然保護區報告說,他3天前上山采藥,發現一處低矮灌木叢上有一束“毛發”。
“毛發”為黑色發絲狀,輕微卷曲,表面無光澤,醉長約1.4米。
自然保護區科研所所長楊敬元研究后證實,這束“毛發”實為珊瑚菌科龍須菌屬植物黑龍須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