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區簡介
關陵,原稱“大王冢”,位于湖北當陽城區西北3公里處,坐西朝東,面臨沮水,和景山遙遙相望。與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并稱中國三大關廟,已有1700余年歷史。關陵是為紀念三國蜀將關羽而建,乃關羽之陵寢,2006年05月25日,關陵作為三國時期古墓葬,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靈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之一。
關陵采用中軸對稱式帝陵規制。進山門便是神道碑亭,過碑亭,沿中軸線上,依次是“漢室忠良”石牌坊、三元門、馬殿、拜殿、正殿、寢殿、陵墓。兩旁尚有華表、鐘樓、鼓樓、碑廊、齋堂、圣像亭、伯子祠、啟圣宮、佛堂、春秋閣等建筑。正殿大門上方有“威震華夏”金字匾一塊,為清同治皇帝親筆御書。
關陵,開始是座土冢。自隋唐以來,歷代皇帝為關羽加封,使其成為武圣人,直至關帝,他的陵園隨之擴大,形成宏偉規模。
關陵陵冢為一圓形封土堆,高7米,圍70余米,石墻、石欄環抱,占地45000平方米。關陵建筑群以宮墻相連,全是紅磚黃瓦,富麗堂皇。陵園采用中軸對稱式帝陵規制,中軸線上,有八座古代建筑物。陵園中軸線上,由前而后依此排列著神道碑亭、華表、石坊、三圓門、馬殿、拜殿、正殿、寢殿、陵墓。兩側分設八角亭,春秋閣,碑廊等。正殿為主體建筑,前檐懸“威震華夏”金匾。殿內供奉關羽父子和周倉的大型塑像。寢殿內有臺灣同胞捐資鑄塑的高3.6米,重800千克的關公銅像。寢殿后的墓冢,高7米,周長70米,甃石為垣,加上石雕欄桿,刻有“巨龍如海”等圖案。墓前碑亭中,立有“漢壽亭侯墓”碑。正殿大門上方有清同治皇帝御筆“威震華夏”金字匾額一塊。陵區四周,環以帝陵式紅墻黃瓦宮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