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區簡介
圓明園是中國清代大型皇家園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 ,由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和綺春園(后改名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 ,有“萬園之園”之稱 。清帝每到盛夏就來此避暑、聽政,故圓明園又稱“夏宮”。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圓明園遭英法聯軍洗劫并燒毀 ,故址現為圓明園遺址公園。
圓明園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 ,占地面積3.5平方千米,建筑面積達20萬平方米,有一百五十余景 ,醉初是康熙帝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康熙為之題匾“圓明園”,“圓明”為雍正法號。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賜園,并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聽政”。乾隆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并入了萬春園 。至此,圓明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道光年間又進行多次修繕和拓建。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同治帝時欲修復,后因財政困難而被迫停止。八國聯軍之后,圓明園又遭受到軍閥破壞和匪盜打擊,終成一片廢墟。
圓明園在清室一百五十余年的創建和經營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杰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筑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于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范”,被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稱譽為“理想與藝術的典范”。
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杰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筑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于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范”和“萬園之園”。
圓明園座落在北京西郊海淀,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占地350公頃(5200余畝),其中水面面積約140公頃(2100畝),有園林風景百余處,建筑面積逾16萬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間創建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
圓明園繼承了中國3000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既有宮廷建筑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水鄉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又吸取了歐洲的園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筑融為一體,在整體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諧完美。可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將圓明園燒毀。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燒殺擄掠,慈禧太后挾光緒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園殘存和陸續基本修復的共約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搶一空,使圓明園的建筑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其后,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巧取豪奪,乃至政府當局的有組織地損毀。北洋政府的權貴們包括某些對圓明園遺址負有保護責任者,都倚仗權勢,紛紛從圓明園內運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園宅。那侵略者不僅搶奪了那珍貴的歷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燼。圓明園占地350公頃,其中水面面積約140公頃,圓明園的陸上建筑面積比故宮還多一萬平方米,水域面積又等于一個頤和園,總面積竟等于8.5個紫禁城!
它繼承了中國三千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既有宮廷建筑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水鄉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又吸取了歐洲的園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筑融為一體,在整體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諧完美。真可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當豐富的皇家博物館。法國大作家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所有博物館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園內各殿堂內裝飾有難以計數的紫檀木家具,陳列有許多國內外稀世文物。園中文源閣是全國四大皇家藏書樓之一。園中各處藏有《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薈要》等珍貴圖書文物。
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杰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筑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于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范”和“萬園之園”。
票價說明
乘車路線
一、門票線
1.南門→鑒碧亭(文創)→涵秋館→仙人承露→三孔橋(文創)→三園交界(西部環線乘車)→洞天深處(乘車)→勤政親賢(乘車)→正大光明(乘車)→長春仙館(乘車)→山高水長(乘車)→鴻慈永祜(乘車)→紫碧山房(乘車)→匯芳書院(乘車)→多稼如云(乘車)→文源閣(乘車)→舍衛城(乘車)→坐石臨流(乘車)→曲院風荷(乘車)→三園交界→茜園→二宮門出【約2小時】
2.步行線路:正覺寺(馬首展)→春澤齋→101 橋→洞天深處→勤政親賢→九州景區→萬方安和→月地云居→藻園門出【約2.5小時】
3.二宮門→澹懷堂→茜園→三園交界(西部環線乘車)→洞天深處(乘車)→勤政親賢(乘車)→正大光明(乘車)→長春仙館(乘車)→山高水長(乘車)→鴻慈永祜(乘車)→紫碧山房(乘車)→匯芳書院(乘車)→多稼如云(乘車)→文源閣(乘車)→舍衛城(乘車)→坐石臨流(乘車)→曲院風荷(乘車)→三園交界→三孔橋(文創)→仙人承露→涵秋館→鑒碧亭(文創)→南門【約3小時】
4.步行線路:東門→獅子林→澤蘭堂→法慧寺→方壺勝境→福海景區→別有洞天→三園交界→三孔橋(文創)→仙人承露→涵秋館→鑒碧亭(文創)→南門【約2.5小時】
5.步行線路:藻園門→山高水長→萬方安和→后湖景區→曲院風荷→101 橋→春澤齋→莊嚴法界→天心水面→鑒碧亭(文創)→南門出【約3小時】
二、聯票線(步行線路)
1.南門→鑒碧亭(文創)→涵秋館→仙人承露→三孔橋(文創)→銀杏大道→遺址西口→西洋樓遺址→遺址東口→全景沙盤→獅子林→東門出【約2小時】
2.正覺寺(馬首展)→春澤齋→三園交界→銀杏大道→遺址西口→西洋樓遺址→遺址東口→全景沙盤→獅子林→東門出【約2.5小時】
3.東門→遺址東口→西洋樓遺址→遺址西口→法慧寺→澤蘭堂→全景沙盤→含經堂→二宮門出【約1.5小時】
4.二宮門→澹懷堂→含經堂→全景沙盤→遺址東口→西洋樓遺址→遺址西口→銀杏大道→三園交界→三孔橋(文創)→仙人承露→涵秋館→鑒碧亭(文創)→南門【約3小時】
三、游船線
1.南門→鑒碧亭(文創)→天心水面碼頭(乘船)→蓬島瑤臺(乘船)→方壺勝鏡(遺址西口碼頭)→(步行路程)西洋樓遺址→遺址東口→全景沙盤→獅子林→東門出【約2小時】
2.(步行路程)東門→遺址東口→西洋樓遺址→遺址西口→法慧寺→澤蘭堂→全景沙盤→全景沙盤碼頭(乘船)→海岳開襟(乘船)→翠鳥橋(乘船)→三園交界→仙人承露→涵秋館→鑒碧亭(文創)→南門出【約3小時】
四、乘車線(收費電瓶車)
正覺寺(馬首展)→涵秋館→仙人承露→三園交界→三園交界(西洋樓線乘車)→曲院風荷(乘車)→濂溪樂處(乘車)→多稼如云(乘車)→魚躍鳶飛(乘車)→北遠山村(乘車)→(步行路程)遺址西口→西洋樓遺址→遺址東口→全景沙盤→獅子林→東門出【約2.5小時】
五、廉政教育基地線(步行線路)
1.南門→鑒碧亭(文創)→涵秋館→仙人承露→三孔橋(文創)→思永齋→廉政基地→含經堂→澹懷堂→二宮門出 【約2小時】
2.二宮門→澹懷堂→廉政基地→含經堂→全景沙盤→澤蘭堂→法慧寺→遺址西口→西洋樓遺址→遺址東口→東門出【約2.5小時】
六、遺址展示線(步行線路)
正覺寺(馬首展)→春澤齋→101 橋→曲院風荷→天然圖畫→碧桐書院→慈云普護→上下天光→杏花春館→萬方安和→武陵春色→日天琳宇→濂溪樂處→文源閣→舍衛城→廓然大公→平湖秋月→方壺勝境→遺址西口→西洋樓遺址→遺址東口→全景沙盤→含經堂→澹懷堂→二宮門出【約4小時】
七、開車線(自駕、跟團)
1.南門→鑒碧亭(文創)→天心水面碼頭(乘船)→蓬島瑤 臺(乘船)→方壺勝鏡(遺址西口碼頭)→(步行路程)西洋樓遺址→遺址東口→全景沙盤→廉政基地→含經堂→澹懷堂→茜園→三園交界→三孔橋(文創)→仙人承露→鳳麟洲→涵秋館→殘橋→南門【約2.5小時】
2.步行線路:正覺寺(馬首展)→春澤齋→101 橋→銀杏大道→遺址西口→西洋樓遺址→遺址東口→全景沙盤→廉政基地→含經堂→澹懷堂→茜園→三園交界→三孔橋(文創)→仙人承露→涵秋館→鑒碧亭(文創)→南門【約3小時】
3.正覺寺(馬首展)→涵秋館→仙人承露→三園交界→三園交界(西洋樓線乘車)→曲院風荷(乘車)→濂溪樂處(乘車)→多稼如云(乘車)→魚躍鳶飛(乘車)→北遠山村(乘車)→(步行路程)遺址西口→西洋樓遺址→遺址東口→景沙盤→廉政基地→含經堂→澹懷堂→茜園→三園交界→三孔橋(文創)→仙人承露→涵秋館→鑒碧亭(文創)→南門【約2.5小時】
4.步行線路:東門→遺址東口→西洋樓遺址→遺址西口→法慧寺→澤蘭堂→全景沙盤→獅子林→東門出【約1.5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