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山縣,隸屬于湖北省宜昌市。因“環邑皆山,縣治興起于群山之中”而得名。興山縣是漢明妃王昭君的故鄉,始建于公元 260年。東與宜昌市夷陵區接界,南和秭歸縣毗鄰,西同巴東縣相交,北與神農架林區接壤,東北連接保康縣。全縣東西長66公里,南北寬54公里,縣人民政府駐古夫鎮。
興山縣城
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總結下興山十大旅游景區,去過七個的算合格,全去過的太幸福了!看完你還不打算前往興山旅游嗎?
興山十大旅游景點排行榜
1、朝天吼漂流
朝天吼俗稱望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的習慣。華表柱頂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視上傳天意,下達民情。文獻記載,觀音的坐騎即為“朝天吼”。朝天吼漂流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昭君故里--興山縣境內,宜昌至神農架的的中途,屬“一江兩山”黃金旅游通道的重要結點,距宜昌100公里,神農架90公里,距三峽大壩90公里,水路距香溪碼頭12公里,即將建設的滬蓉北高速公路出口位于高嵐集鎮,交通極為便利,是新開發的一條過境游、自駕游和目的的游精品線路。
2、昭君村古漢文化游覽區
昭君村古漢文化游覽區是國家首批3-景區,省文物保護單位,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游覽區雙溪夾流,絕代佳人王昭君出生地,一步一個故事,遍地灑滿傳說.景區價格:門票60元/人,60歲以上,70歲以下憑有效證件證半價,70歲以上有效證件免票參觀,兒童1.1米以上1.4米以下半價,1.1米以下免票參觀,現役軍人和殘疾人憑證件免費參觀3、昭君故里 AAA推薦3昭君故里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我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的故鄉。王昭君是西漢時秭歸縣人,古秭歸今被分為姊歸縣和興山縣。她的故鄉--寶坪村,在興山縣城向西北方向行駛約六七公里。
4、高嵐風景區
高嵐位于興山縣境內,往南約30公里是長江三峽的西陵峽。風景區以高嵐河與夏陽河匯合處的兩河口為中心,面積20余平方公里。往北不遠便是傳說有野人出沒的神農架。目前,由于交通條件限制,前往游覽的人還不多。 高嵐風景區的范圍,大體上是一條約15里長的山溝,兩邊是姿態萬千、奇拔秀麗的山峰。
5、萬朝山自然保護區
湖北三峽萬朝山自然保護區位于興山縣西部,屬長江三峽西陵峽北岸,香溪河中上游。地處我國地貌第二級臺階的秦嶺高原向江漢平原過渡帶上巫山─大巴山東延余脈─神農架的南坡。地理坐標為東經110°25′16--110°39′58,北緯31°12′44--31°22′28;保護區南鄰三峽庫岸,北連神農架林區,西與鄂西自治州巴東縣接壤,東西長23.5公里,南北寬18.1公里。 保護區總面積20986公頃。區內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僅陸生脊椎動物就達306種,維管束植物達192科、822屬、2018種。
6、李來亨抗清遺址
李來亨抗清遺址主要分布于興山縣黃糧鎮、南陽鎮、古夫鎮、峽口鎮一帶。李來亨部在此駐軍屯田與清軍對抗,留下的遺跡遺物主要有17個城寨(黑虎觀、棋盤埡、寨嶺、張家灣、觀尖山、燕子寨、楊家寨、界牌埡寨、胡家灣寨、長坪鳳凰寨、老寨子、楊家嶺寨、將軍寨、城墻包、百城遺址的一道城、二道城和新城)和7個洞寨(寨子洞、仙龍洞、青龍寨、干龍洞、滴水巖、深渡河洞、昆元山洞),以及百羊寨戰壕、落步河壕溝、七步半古道遺址、炸子嶺橋、百羊橋、百城張家灣橋、圣帝行宮遺址、圣帝行宮之碑、炮臺、了望臺、點燈臺、茅麓山井、茅麓山堰窩池、石碓窩等遺址。
7、宜昌興山神龍洞
神龍洞風景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的昭君故里與神農架原始林區、距三峽大壩址110公里。景區內氣候、土壤、植被等都具有南北過渡的特征,被植物學家譽為“天然林木園”。特別是珙桐、紫莖、興山榆等珍稀樹種均有分布。境內的金絲猴、大鯢、林麝、西南熊、紅腹錦雞等為國家級一、二類保護野生動物。神龍洞坐南朝北,下寬上窄,呈現出獨特的“樓層式”風格。且每一層樓內,巖溶景觀、類型、規模各異。主要是石鐘乳、石柱、石碗、石花、帷幔式泉華。洞外奇巖夾徑,山石嶙峋,古木森森,奇花異葩,藤蔓遍布,別有情趣。
8、香溪河
香溪位于長江西陵峽口寬谷段,在宜昌市興山、秭歸境內。這里有一條從神農架潺潺南來的長江北岸的支流,就是舉世聞名的香溪河。秀麗的香溪河,相傳是漢明妃王昭君曾在溪中浣帕,使溪水變香,故而得名。從神農架流淌而來的這條溪水,首先投入昭君故里——寶坪村的懷抱。這段溪水碧綠如黛,兩岸花紅柳綠,桃杏滿坡,桔樹成林。特別是春天,香溪中游動著半透明、圓圈形的桃花魚,與岸上的綠樹和水下的五彩石相輝映,真是美妙極了。
9、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昭君故里與神農架原始林區、巴東縣交匯處,距三峽大壩壩址80公里。是國家級探險旅游線宜昌——興山——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巴東神農溪旅游區的腹地。209國道、香溪河穿此公園而過,交通十分方便。園內氣候、土壤、植被等都具有南北過渡的特征,被植物學家譽為“天然林木園”。
10、百羊寨
位于興山縣西部,方圓30平方公里。明未清初,農民起義軍首領李自成部將李來亨,從四川轉戰鄂西山區堅持抗清,李來亨率部堅守于此,清兵屢攻不克。入夜,清兵以數百只羊,角系燈籠,前來佯攻,清軍尾其后,襲擊李部主寨,被李來亨及其部將識破,讓過羊群,誘敵深入,斷其歸路,前后夾擊,大敗清兵于此。目前尚存的遺跡和遺址有炮臺、磨坊、兵器坊、碓窩子、戲場等。在永歷九年(公元1665年),南明桂王朱由榔欽旨兵部尚書右侍郎毛登壽在碑坪為李來亨立“圣帝行宮之碑”,封李來亨為臨國公,此碑高3米,寬1.3米。還有作為盤查哨卡所鑿的“七步半”、士兵閑暇之時對弈的“棋盤亭”,目前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