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洞風景區位于西陵峽外,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三游洞的名字有兩個典故,唐代詩人白居易、白行簡、元稹三個人曾一同游過此洞,人稱“前三游”;到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也一同來游過此洞,人稱為“后三游”。
三游洞生于絕壁之上,有棧道可通。洞寬約20米,高10余米,深約30米,洞中橫排3根鐘乳石柱。洞內列有歷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滿歷代客的詩文。洞頂之懸石,擊之有聲,名為“天鐘”;地面之凸石,跺之有聲,稱為“地鼓”。
所以有“天鐘地鼓”之說。因三游洞景色綺麗,曾被古人喻為“仙境”、“幻境”、“桃源洞”。至今洞壁上仍留有“洞天福地”的巨幅題刻。
1200年前,三位大詩人在夷陵不期而遇。惜別之際,三人循著隱隱泉聲,攀上下牢溪巖壁。在一處絕美溶洞中,看月色玲瓏,聽水石相薄。
三游洞石刻
三游洞,便以如此繾綣筆致,鍥入文學的壁刻。
西陵峽口,江面始寬,一座斷崖,橫臥水上。碧澄澄的下牢溪,縈繞著斷崖,匯入了峽口。
三游洞,仿佛一只歷史的眼眸,在下牢溪的崖壁上,閱盡千載滄桑。
這里,是夷陵的文脈。
從白居易的《三游洞序》,到歐陽修的《峽州至喜亭記》、三蘇的《三游洞題壁》、陸游的《系舟下牢溪游三游洞》、劉大櫆的《游三游洞記》,歷代文豪探巖洞之清奇,發思古之幽情,將一懷詩興盡情揮灑。
山谷亭、至喜亭、楚塞樓、古軍壘、宋城城墻遺址、張飛擂鼓臺……一處處歷史人文景觀,高低偃仰,錯落有致,映襯著峽光山色。
漫步林間石徑,側身巖壁棧道,一方方名人畫印,一塊塊摩崖碑刻,仿佛一首首無聲的樂章,撥動人們心弦。
三峽際會、桃花惜別、杜鵑啼血、巫山云雨,四幕以三峽名人故事編排的舞臺劇——《三峽絕代風華》,每天都會在三游洞楚塞樓小劇院定點演出。唯美的舞劇,加上科技感十足的4D光影效果,將一出出文學典故完美呈現于游客眼前。
除舞臺劇《三峽絕代風華》外,三游洞還組建“巴楚樂宮”,仿制15類97件巴楚樂器,推出《巴楚樂舞》演出;制作270°大視角光影長廊——《戰火之歌》,再現火燒夷陵等歷史場景。
在這里,可從古軍壘碼頭登上游船,在三峽起始點,瞻仰陳毅元帥“三峽天下壯,請君乘船游”的雄勁題字,領略西陵峽的秀美蒼郁。
在這里,可探秘猴溪,在飛瀑、溶洞、奇石、古林中流連忘返;可船游白馬洞,體驗峽谷秘境的神奇魅力;可纜車、可滑索、可快艇、可蹦極,換一種視角,親近不一樣的峽江。
在這里,可上溯下牢溪,感受《山楂樹之戀》取景地的三線風情,沉醉于白馬營藝術區現代畫藝之美,在南津關大峽谷釋放戶外運動的激情。
文旅融合,資源整合,讓古老景區,煥發全新魅力,成為熱門網紅打卡地。
今年,紀念“三游洞”命名1200年暨“三游洞文化年”活動在西陵峽風景區隆重舉辦,書畫創作筆會、詩詞朗誦交流、文化名人大講堂、名人字畫展、華服游園會、抖音挑戰賽以及“美麗中國——三峽宜昌行”等系列活動,讓千年古洞、夷陵文脈,再次成為話題焦點。
文垂百代,思接千載。千年前三位詩人的因緣際會,在時光的彼岸激起串串浪花,永久回蕩。
穿越千年,他們必會驚嘆:當年那場美麗邂逅的巖洞,竟會成為千年后“打卡”的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