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際上的一般規律,當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旅游需求開始產生;突破2000美元,大眾旅游消費開始形成;達到3000美元以上,旅游需求就會出現爆發式增長。2008年,我國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今年底將達到4000美元,大眾化旅游消費的時代將迅速到來,到2015年,國內居民人均年出游率將上升到2次以上。
2009年,宜昌市人均GDP已超過4000美元,這就意味著,宜昌已提前一年進入了大眾化旅游消費的時代。張達華認為,但與國內發達的旅游城市相比,宜昌旅游業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從國內旅游發展的大格局來看,宜昌周邊有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重慶城鄉統籌三個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宜昌市面臨著三大城市圈的夾擊;從旅游交通發展的格局來看,由于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時代的到來,周邊城市如恩施市、荊州市等地的交通旅游地位將對宜昌市形成挑戰;從宜昌市本身來看,宜昌中心城市對區域旅游發展的支撐性還不強、輻射力還不大、聚集作用還不夠。“兩壩一峽”區域旅游發展還缺乏有效整合,尚未形成統一對外經營管理的核心景區和整體品牌,清江、三國等產品與長江三峽旅游熱線的聯動發展還不夠,宜昌市與武漢市的聯動發展也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為此,張達華建議宜昌要拓展“大旅游”的發展思路,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增強旅游業的發展活力。
張達華還建議,宜昌可以在創新體制機制上繼續先行先試,如探討旅游綜合改革、專項改革和旅游資源一體化管理等新路子;開展旅游考核評價體系試點,將旅游納入地方綜合考評體系;建立政府主導下的整體宣傳營銷機制,建設宜昌旅游公共營銷平臺,整體提升宜昌旅游的核心競爭力;開展旅游體制機制創新示范工程建設,如創建生態旅游示范區、旅游度假區、旅游強縣、旅游名鎮、旅游名村、旅游扶貧示范工程、文化旅游產業園等等。
開門迎客更要熱情留客
宜昌市委、市人民政府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三峽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到2015年,全市接待海內外游客達到3600萬人次,年均增長20%以上;實現旅游總收入36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9%以上,相當于全市同期GDP的10%左右;游客在宜平均停留時間超過2天,人均消費1000元以上;全行業提供直接就業10萬人,帶動間接就業50萬人。到2020年,全市旅游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實現新跨越,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三峽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
據初步測算,目前國內游客在宜昌平均逗留1.5天,人均消費634元;入境游客平均停留1.14天,人均消費185美元。而桂林、杭州等發達旅游城市國內外游客平均逗留2.5天以上,人均消費1000元以上。
如何打造三峽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昨日的全市旅游發展大會給出了答案:必須快速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
旅游產品轉型升級
努力創建三峽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三峽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以長江三峽為軸線,以兩壩一峽為核心,輻射帶動車溪、青龍峽、龍盤湖、大老嶺、南津關大峽谷等周邊區域,是全市旅游資源醉集中、特色醉鮮明、發展潛力醉大的核心板塊,是旅游經濟轉型的重要載體。
該區域內,以旅游觀光為基礎,以休閑度假、漂流運動、文化體驗、商務會展等為重點,推動三峽大壩、三峽人家、西陵峽口、車溪等重點景區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三峽宜昌平湖半島旅游新區、長江三峽游輪中心、三峽國際會議中心等骨干項目建設,力爭三年基本達到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標準,五年內實現創建目標。
還要豐富旅游產品系列,大力開發峽江夜游產品、自駕游專線,集約發展漂流旅游,以及攀巖蹦極、越野探險、龍舟拉力、水上競技和野外拓展等專項旅游,打造全國知名極限運動基地。加快發展商務會展旅游,建設區域性會展旅游中心。積極引進和建造高峽平湖豪華度假游船,發展新型環保觀光游船游艇,開通兩壩一峽水上旅游專線,打造內河游輪旅游目的地。
旅游服務轉型升級
大力實施旅游環境提升工程。大力發展各類文化主題酒店、商務度假酒店和經濟連鎖酒店,營造一流的旅游環境。
實施旅游交通便捷工程。努力打造三峽區域旅游空港;盡快開通宜昌至張家界、桂林等城市的城際旅游專列;加快宜華、陸漁一級公路等建設步伐。新建一批旅游碼頭,輻射帶動沿線重點旅游景區發展。統籌推進骨干交通項目和沿線重點旅游景區連接線建設,進一步提高旅游景區可進入性,真正實現“快旅慢游”。
實施旅游文化融合工程。學習借鑒桂林、杭州等地先進經驗,結合《巴山楚水》、《盛世峽江》等現有文化產品,精心打造一臺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視覺沖擊力和市場影響力的歌舞視聽盛宴。
旅游市場主體轉型升級
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旅游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支持有條件的旅游企業“走出去”,實行跨區域連鎖經營。到2015年,培育2至3家國內知名旅游企業集團,力爭1至2家旅游企業上市;旅行社150家,其中出境游旅行社5至8家,爭取有1至2家旅行社進入全國百強;四星級以上飯店達到20家以上,其中五星級飯店3至5家。
旅游營銷轉型升級
旅游經濟是典型的注意力經濟和形象產業,必須創新營銷方式。首先要提升旅游城市整體形象,其次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部門聯動、市場運作的市場營銷機制和公共旅游營銷模式,還要深化區域旅游合作,建立無障礙旅游區,實現資源共用、利益共享。
相關鏈接
旅游目的地:一定地理空間上的旅游資源同旅游專用設施、旅游基礎設施以及相關的其他條件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成為旅游者停留和活動的目的地。一般認為,國際旅游目的地應城市旅游形象鮮明,旅游資源品位高,達到世界級標準。產業結構高級優化,旅游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基礎設施現代化,城市商業、服務業、旅游服務業從業人員訓練有素,服務質量一流,城市具有良好的國際語言通行環境和標識系統。
旅游度假區:是指旅游資源集中,環境優美,具有一定規模和游覽條件,旅游功能相對完整獨立,為游憩、休閑、修學、健身、康體等目的而設計、經營的,能夠提供相當旅游度假設施和服務的旅游目的地整體。旅游度假區一般包括度假居住區、綜合服務區、游覽觀光區、文化娛樂區、運動區和其它有特色或必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