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崖土司城為14至18世紀土家族唐崖覃氏土司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城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唐崖鎮(原尖山鄉)唐崖司村唐崖河西岸的玄武山麓,東距咸豐縣城28公里,北距唐崖鎮政府所在地1公里。
土司城為什么要建造在唐崖?
1.在古代交通不發達情況下,土家族土司城多分布于湘鄂渝黔邊區人跡罕至之地。這些地方處于云貴高原與四川盆地、兩湖平原的交界地帶,北有長江,西有大婁山,東南有武陵山,烏江、清江及其支流奔流其間。即使在清代,這里依然是森林密布、野獸成群、虎患成災。所以目前發現的土家族土司城選址,一般依山傍水,或于小山頂,或于山腰山麓,絕少建于山間平壩之中,符合我國各民族土司區土司城選址的一般規律。
2.唐崖土司的領地在烏江支流唐崖河上游,歷史上曾與龍潭土司和金峒土司互為椅角之勢,且與龍潭土司一衣帶水。為了滿足土司治所在城市居住、防御和思想統治上的需要,唐崖土司城在選址過程中充分利用了周圍山形水勢和中國傳統的堪輿思想。
一:順應地形,構筑防御體系。
唐崖河畔
唐崖土司城地處中國西南地區云貴高原東側武陵山區,屬長江上游支流烏江流域,距其西部文化發達的四川盆地和東部的江漢平原中心地帶直線距離均有500公里。該地區山嶺相疊,溝壑縱橫,陸路交通較為不便,歷史上主要靠水路交通方式與外界溝通。唐崖河是咸豐的母親河,也是唐崖土司城的天然屏障和歷史上唐崖土司出行的主要通道。
天然屏障賈家溝
軍事防御是古代建城時首要考慮的問題。一是利用自然地形形成的天然屏障;二是增加人工軍事設施和構筑物,如修城墻、建敵樓、挖壕溝等。唐崖土司城依自然地勢分布,選址充分考慮了山脈、河流、溪溝的天然防御作用。
二.利用堪輿思想,滿足精神統治需要。
唐崖土司城在選址過程中,不僅充分考慮了防御要求,而且吸收了中原漢文化的城市規劃思想。在我國封建社會中,許多事物都有尊卑高低之分,包括方向位置也不例外。所以衙署建立在城市醉高處。“負陰抱陽、背山面水”被視為中國古代城市風水理論的基礎,以山、水代表陰、陽,追求的是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城市背倚的祖山是全城的制高點,面朝“金帶環抱”的河流及“朝山”,分別是青龍山、白虎山以及一系列的“護山”。
三.因勢引導,解決城市排水。
唐崖土司城所在地區域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約為15℃,年均降水量豐富,達到1464.8毫米,且每年3-10月為洪水期,同時由于城內地下水豐富,地表徑流量較大。唐崖土司城在城市設計時充分考慮了排水的問題,科學的利用山體自然高差,依托自然溝壑并依照山勢修建了排水量不同的水溝,并相互連接構成了一個主次分明、簡單實用的排水網絡。
看了上面這些,大家是不是明白了為什么土司城要選擇在唐崖修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