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到洞風景區觀光游覽,我是三游洞風景區的導游劉夢林,今天我要帶大家游歷的是:自唐宋以來的歷史畫卷------三游洞摩崖。
四百里峽江萬峰聳峙,一水穿騰,是長江上醉為奇秀壯美的山水畫廊,幾千年的斗轉星移間,我們的先民在峽江兩岸篆刻下眾多絢麗奪目的石刻題記,記錄下他們與大自然奮斗的足跡,也銘刻下他們對壯麗山河的詠嘆。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三游洞風景區,它坐落在三峽的出口,因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唐朝至今,眾多名人都在此留下足跡,洞內的摩崖石刻群,忠實的記錄了在歷史長河中,文人騷客們在三峽泛舟后的歌詠感嘆。三游洞也因此被后人冠以“名人薈萃,詩賦滿壁”的美譽。
三游洞摩崖有三個特點,首先是它橫跨千年的歷史連續性,自唐宋以來,歷朝歷代都有人在這里留下題刻,直觀的再現峽江地區社會歷史變遷的資料,一線串珠,彌足珍貴。
這第二個特點,是它題刻內容豐富多樣,涉及軍事、文學、宗教、藝術、經濟,民俗等各個領域,猶如一幅重現歷史的畫卷,多姿多彩。
它的第三個特點,是名人眾多,唐宋八大家里蘇軾父子及歐陽修就有四位,加上白居易,元稹,陸游,黃庭堅等,猶如一場文學盛宴,群賢畢至,濟濟一堂。
cription="編輯提供的本地文件"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solid rgb(0, 0, 0); outline: none; list-style: none; font-size: 12px;" alt="" />
這眾多的摩崖石刻中,醉有代表性的當屬我們眼前這塊的《三游洞序》碑了,它由白居易所做。碑中記載:公元819年三月十日,白居易、白行簡與元稹意外在西陵峽中相遇。他鄉遇故知,實乃人生一大喜事。第二天三人結伴泛舟夷陵江上,在下牢溪依依不舍,碑中這樣描寫當時的情形: “兩人的船在峽口往返多次,酒也喝的熏熏然了,突然聽見山間怪石里的泉水聲,便下船找尋,就發現這里泉瀑交疊處有一個天然洞府,景色令人震憾,于是系舟下牢溪,喚來仆人從荒草中割出一條路,搬來船上的木梯、繩索,然后倚巖攀登,先后四五次才登上去。上下查看才發現這里景色極美,毫無人跡。三人不期而遇,又偶然發現這一景色奇特的天然洞府,徘徊其間,愛不能去。元、白三人被這氣萬千的峽口美景所吸引,徹夜不寐,置酒感嘆:“斯境勝絕,天地間其有幾乎!”天亮之后,覺得還不夠盡興,于是決定賦詩以記其事。由元稹提議:各賦古調詩二十韻,書于石壁”。并由白居易作“序”以紀之。《序》尾言道:“以吾三人始游,故名為三游洞”。三游洞因此而得名。
自這段歷史佳話之后,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紛沓而至,在洞壁上雋刻下大量的詩文歌賦,三游洞也因此成為歷史名洞,詩文寶洞,游歷于這琳瑯滿目的壁刻間,仿佛時光倒流,讓我們在千余年的歷史長河中順流而下,懷古論今間,正好印證了吳世昌先生觀看三游洞摩崖后的感慨:元白蘇黃俱往矣,天留我輩繼風流。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