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介紹,目前全國有230萬個村莊,依舊保存與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規劃、代表性民居、經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村落還剩下兩三千座,而在2005年還是約5000個,7年消失近一半。
周朝古村屋倒過半
深秋的洞八嶺村顯得格外蕭條。這是一座房屋上下暢通、戶戶貫通、院院連通的古村落,具有全民防御特色和完整的排水系統。而現在,倒塌的墻體、椽檐、門匾觸目驚心。
中華孔子學會會員、全球謝氏聯誼總會名譽會長謝小品說,洞八嶺村是謝氏源頭,是周宣王為其元舅申伯祖封建之古謝城的活化石。房屋匾額上刻有《詩經》的“南土是?!薄澳蠂鞘健薄瓣惲羰酪帷钡染渥?,擁有“蟠龍”“麒麟”“太極圖”的屋檐磚雕、“龍鳳”飾紋以及12棵直徑4米左右的古槐等。由于缺少保護,這個具有重要文化和文物價值的古村落瀕臨消失,55%的建筑物已經倒塌,只有寥寥幾個孤寡老人還居住在村子里。
文化名村大舉拆建
即便是已經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古村落,情況也不容樂觀。位于山西晉中市榆次區東趙鄉的后溝古村,濃縮了黃土旱塬農耕文明的傳統,2005年成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古村落調查保護示范基地。7年過去了,如今,在這個古色古香的村落里,一座座嶄新的紅磚瓦房拔地而起,與古風古韻落格格不入。
在另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張壁古堡,村民將要和自己祖祖輩輩居住的村子告別。目前,張壁村外投資1億元建設的古堡新村工程已接近收尾,搬遷工作將在今年年底陸續展開。
馮驥才曾表示說,我國城市風格和個性已蕩然無存,能否守住古村落這個“醉后的家底”,現在還是未知數。如果不抓緊采取措施,很多古村落可能人們還沒來得及認識,就要失去它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