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為更好發揮慕田峪景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渤海鎮管轄區的北溝、田仙峪、辛營三村,與隸屬于慕田峪長城旅游區辦事處的慕田峪村共同組成 長城國際文化村,這一項目也成為懷柔區重點工程,先后實施了河道生態治理、民居粉飾、道路改造、綠化美化等工程。1997年,就有一對美國夫婦在慕田峪安 家,十多年來,入住長城國際文化村的國際友人已有80多名,建設歐式居所32處,使當地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
主要收入還得靠長城
地點:懷柔區慕田峪村 時間:9月20日
“Lady,forty!forty!”在慕田峪長城出口外的商業街上,一名攤主拿著一件印有奧巴馬頭像和紅軍帽的T恤衫,向外國游客推銷。
九月正是慕田峪長城的旅游旺季,在這條并不算太長的商業街上,有著200多個攤位,它們全部屬于長城腳下的慕田峪村。
順著臺階往下走,就是四面環山的慕田峪村,9月20日上午,在村委會的小院里,2名村官正忙著幫村民收栗子。“我們收6塊4一斤,價錢比周圍的村子高一點,要讓村民得些實惠。”村書記李連廷說。
“我家今年栗子收了2000多斤,能掙個一萬多塊錢,”一旁的王大媽搭話。
這些栗子將通過秦皇島港口,出口到歐美等地。“不過,我們村的主要收入還得靠旅游。”王大媽指了指長城。
據了解,從1988年慕田峪長城正式對外開放后,慕田峪村的主導產業板栗就由原來的第一產業逐漸轉為第三產業,86%的村民收入來自商品經營。 自稱長城守衛后人的慕田峪村民,在商業街上幾乎家家有攤位,由于來這里的多是外國人,村民無論老幼都能用英文嫻熟地招呼客人。王大媽說,這些攤位不向村民 收租金,為了公平起見,還會經常輪換位置。“現在正是慕田峪長城的旅游旺季,走貨不錯。”王大媽坦言,他們有的從北京批發旅游紀念品,有的就賣當地的土特 產,每個攤位一般一年能掙五、六萬,多的能掙十幾萬呢。“現在村里幾乎家家有汽車,有的還開上了奔馳寶馬,而且多半村民在懷柔城區都有樓房。”
“我平時都住在懷柔城區,趕上收栗子才回來住幾天。” 李連廷告訴記者,2010年,慕田峪村被納入長城國際文化村后,村里的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改善,國際化程度也更高了,外國人不但來游玩,還想長期住在這里。他們閑置的小院不少都租給了在這兒定居或做生意的老外。
村委會不遠處就是美國人薩洋、唐亮夫婦在村里開辦的“小園餐廳”,這座改造自廢棄村小學的西餐廳,保留著紅磚墻面、水泥地,甚至校園里的升旗 臺,在黑板上寫著英文菜譜,把講臺改造成服務員的整理臺,懷舊的老建筑中透著西洋味兒。而在薩洋之后,又有7個不同國家的人來此定居,這使慕田峪村真正具 有了國際因素。
2006年,慕田峪村還和美國麻州霄本村結成“國際姊妹村”關系。“這幾年我都去過好幾次美國了。”李連廷指著墻上自己在美國與當地人的合影,照片中一身西裝的他已看不出農民的模樣。
叫“溝”的地方也不窮了
地點:北溝村 時間:9月20日-21日
“一般來講,叫‘溝’的地方大都是窮鄉僻壤,十年前的北溝村就是這樣。” 2007年到2010年間曾在北溝村當村官的畢陽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