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煙草博物館網站近日刊登一條新聞:《煙博館獲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單位殊榮》。在此之前,它還獲得“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
煙草博物館也能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人大跌眼鏡。此消息一發布,引發各界爭論。
對此,諸多專家表示此舉將造成引導青少年吸煙的惡果。中國控煙協會日前也已經向上海發函,要求取消稱號。
專家擔憂青少年被引導吸煙
昨日,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煙草博物館在傳遞什么信息——“煙草文化”解析研討會》舉行。
控煙專家吳宜群表示,近年來,吸煙的嚴重危害已是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共識。176個國家簽署WHO《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證明了這一點。無論美國衛生總署的報告,還是中國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都以確鑿的事實提供了吸煙危害的大量證據。
煙草博物館宣傳煙草業帶來的收入、宣傳偉人和名人吸煙,而對煙草危害少有提及,同時,還有很多青少年前去博物館參觀,如此一來會形成很壞的效應,會造成引導青少年吸煙的惡果。
控煙協會發函要求取消稱號
煙草博物館緣何為評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此該博物館曾表示,因為博物館宣傳了抗戰時期煙草業抵御外敵的事跡,有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
這一稱號的頒發者為上海市教委、團市委等部門。中國控煙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中國控煙協會已經向上海市相關部門發函,要求取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稱號,目前正在溝通過程中。
記者昨日聯系上海相關部門無果。
■ 調查
煙草博物館宣揚煙草文化
吳宜群表示,在煙草博物館,以宣揚煙草“業績”、隱瞞煙草危害、增強煙草誘惑、追求醉大利潤為布展原則,無視在中國吸煙和遭受二手煙危害的人數分別達到了3億多和7.4億,每年因吸煙相關疾病死亡人數超過100萬等嚴峻現實,掩蓋煙草業是“健康危害型產業”的真相。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鄭頻頻教授表示,該博物館是煙草業假科普、未成年人教育和愛國主義之名,行煙草營銷之實。復旦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看了博物館的介紹后,會得出煙草業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稅收作出了重要貢獻;煙草業一直致力于公益事業等結論,與了解前比較,認為吸煙非常有害的人數明顯下降;同時認同煙草是一種“文化”及贊同“降焦可以減害”的人數明顯上升。
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網絡調查結果顯示:8月11~20日進行了中國煙草博物館控煙調查。10天時間里有1502人參與,其中吸煙者40%,不吸煙者60%。
被調查者中有26.9%認為煙草博物館大力宣傳卷煙“降焦減害”技術是為了普及科學知識;85.8%的人認為煙草博物館大量陳列偉人、名人吸煙的圖片會使青少年對吸煙產生好感或仿效;18.8%的人認為吸煙與愛國有關,10%的人說不清。
■ 背景
中國煙草博物館
中國煙草博物館是經國家批準并由全國煙草行業共同捐資捐物興建的專業性博物館,坐落在上海市楊浦區長陽路、通北路交會處,與上海卷煙廠隔路相望,總建筑面積9617平方米,設有“煙草發展歷程”、“煙草農業”、“煙草工業”、“煙草經貿”、“煙草管理”、“吸煙與控煙”和“煙草文化”等7個展館。另外,設有專供參觀者休閑的茶室和煙吧等。 (記者 蔣彥鑫 實習生 徐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