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度假需要比休閑旅游更高的經濟能力。經濟學界認為,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旅游形態主要是以觀光為主;當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旅游形態開始向休閑轉化;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旅游形態開始向度假升級;達到5000美元則開始進入成熟的度假經濟時期。因此,度假往往需要更高的經濟水平來支撐。
2、度假需要比休閑、旅游更多的時間。與一般意義上的休閑、旅游活動相比,度假在一地花費的時間更多。度假不僅需要更長的閑暇時間,也強調度假生活中的“閑心",這是度假動機中所追求的“閑情逸致"。
3、度假比休閑、旅游有著更高的精神追求,更加追求深度的體驗與健康養生。獲得身心的愉悅是度假的動機,與旅游、休閑相似,而比旅游、休閑要求更高、更直接。拋去求知、磨煉、修學等諸多繁雜要求(雖然這些收獲在度假中可以是附帶獲得的),在閑適中體驗著美好,放松身心,獲得愉悅的深度體驗,追求養生健康,是度假者的根本需求。
4、度假比休閑、旅游更加專業化。度假需要有更加專業的技術和裝備作支撐,如滑雪、高爾夫、潛水等。
休閑、旅游、度假的聯系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休閑是與工作相對的概念,不僅閑暇時間與工作時間相對,休閑活動也包括工作以外的一切活動。而旅游是休閑的一種行為方式;度假是旅游的一種高級行為方式。
2、根據休閑的空間與休閑的功能,構建出休閑的梯次圖,將休閑劃分為兩個層次:基本層次的休閑與高層次的休閑(如圖所示)。基本層次的休閑包括四種休閑方式,分別是家中的休閑、社區的休閑、城市的休閑及城郊的休閑。家中休閑環境的營造是家庭內部的工作,因此家庭的工作實際上在廣義上也是一種休閑;而社區與城市休閑環境的營造則更多是政府的責任。基本層次的休閑是每個人都能夠參與的,花費不高,前提是有時間,因此,打造良好的社區與城市休閑及城郊的休閑環境,是實現民眾休閑權利的重要條件;高層次的休閑包括兩種休閑方式,即旅游與度假。因此,旅游與度假都是休閑活動的方式,只是旅游與度假的開展比基本層次休閑的開展有著更高的要求。

度假的概念與構成要素
通過區分休閑、旅游、度假的概念,將度假界定為:人們在閑暇之余,較長時間停留在度假目的地,以家庭為主要組織方式的、以中高端消費為消費特征的、以多樣化的深度體驗和以健康、養生為目的的生活方式。
度假由主體、內容、客體三大要素構成:
1、度假的主體就是度假者,即具有度假意愿和度假能力,從事度假活動的人。度假者通常為具有較強經濟實力的社會中上層群體,其中,中產階層不僅是度假的主體,更是度假的主力。
2、度假的內容包括豐富多彩的娛樂、健身、戶外運動等體驗性的活動。所有能夠滿足度假者放松身心和多種體驗的活動都是度假的內容。度假的內容有著相當鮮明的特征:度假不僅是一種對旅游的深度體驗,更是一種專業化的生活方式。
3、度假的客體是度假者度假行為指向的物質和非物質載體,包括度假目的地的生態環境、氣候條件、度假設施、度假服務、度假裝備等。
